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铁浪

52天摩行大西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12: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绝对不能错过著名的“两弹一歌”诞生地,所以一大早就爬起来,和钻石去转西海。

我们住的旅社斜对面屹立着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实验基地”的纪念碑,碑高16.15米,象征着1964年10月16日15分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 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中国仅用了2年零8个月。

这里,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诞生地。 它,就是地处青藏铁路沿线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海晏县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是人们对“核武器研制基地遗址”的俗称。













镇外就是原二二一厂的一厂区,这里是负责核部件机加工、无线电控制系统和特种材料研制与生产的地方。






二二一往前走六公里,就是核基地的试验场。

1958年,中国决定研制核武器,建设“零二”工程,并选址青海茫茫戈壁滩,代号为221厂,对外称“青海矿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221厂。在此后的30多年里,科技人员攻克了原子弹、氢弹尖端科学技术的种种难关,先后研制成功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并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


我国两弹事业历史简介:建国初期,面对美国等霸权主义的核威胁与核讹诈,**中央、国务院审视度势,在1955年1月15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处会议上,作出了发展我国核工业的英明决策。1958年7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确定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建立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基地确定后,为了服从国防建设的需要,世居这里的近1700户9000多名牧民群众,舍家为国,远迁他乡。1958年12月,万余名建设大军以三顶账房起家,克服天寒地冻、高原缺氧、多风少雨、气候反复无常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基地运输战线长、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困难,开始了基地最初的建设。1960年7月,苏联撕毁协定,撤走专家,给正在建设的我国原子能工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和重大障碍。1960年至1962年,又逢我国经济三年困难时期,这时中央一方面动员全国各地大力支持基地建设所需的生活物资,帮助解决在基地建设、研制和试验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技术攻关问题;另一方面基地建设者自己动手开荒种地、打猎捕鱼、饲养牛羊,补充生活物资。到1964年6月,一个水、电、暖、路齐全,集科研、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研制基地基本建成。1962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怀着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汇聚到这里,展开了科技会战,突破了理论和技术难关。1964年1月14日,在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基地生产出第一批浓缩铀,同年4月,加工出第一批核部件。1964年8月20日,我国首次核实验用的原子弹装置在基地全部加工、装配、验收完毕,开始启运到罗布泊试验基地。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弹试验成功。此后,仅用2年8个月时间,即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我国第一颗氢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12: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来回的路上,茫茫草原连着湛湛蓝天,朵朵白云映着缓缓蠕动的羊群和牦牛,而散落的帐篷,宛如莲花绽放在碧草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12: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有人不知,但数十年前我国著名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却不知迷醉了多少痴情者。











西海镇,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基地内有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有时任中国人民***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两弹元勋科学家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等居住过的“将军楼”和建厂初期苏联专家居住过的“黄楼”;有**、**等国家领导人留下的足迹;有当年视为禁中之禁的办公楼、科研楼、科技楼;有建于1964年面积为5500平方米在当时西北地区堪称一流的影剧院;有第一颗原子弹启运上车的“上星站”;有30多年如一日保卫禁区安全的“六号哨”;有基地第一批人员驻扎过的“三顶帐房”遗址;有1966年进行全弹爆轰试验场;有代表核设施处理成就的“亚洲第一坑”和“核退役工程纪念碑”;有掩护基地30多年的同宝牧场。还有分布在基地周围的7个分厂。
  

1987年,在胜利完成了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后,国务院、中央**决定撤销这座核武器研制基地。 1993年7月,该基地经过环境治理并通过国家验收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后,海北藏族自治州将州府迁入这里并将基地重新命名为“西海镇”。 1996年,该基地被青海省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200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西海镇,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排排整齐的树木,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几乎令人难以想象这里昔日的景象。然而,马路旁、楼房间,不时有石碑和路牌,告诉人们,这是昔日的“将军楼”、“办公楼”、“科研楼”以及一排排的“专家楼”。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等著名科学家住过的“将军楼”,这些当年原子城里最高机密和最高的决策之地,如今成了州委领导的宿舍;原来的科技楼已由州图书馆、电视台、群艺馆和工会“共同”占领,融入到西海镇偌大的家园之中;昔日的电影院今天还在使用;昨天的厂部已变成了今天镇**办公楼;基地的图书馆已成为今日的展览馆;空旷的基地遗址也将列入规划,其中部分厂区即将开发利用。




没有两弹,,我们在世界上说话就不硬,腰也就挺不起来。没有那时的全国一盘棋,没有全国人民的裤腰带勒紧一圈,也就没有今天的发展格局。想到现在有人过河不识桥,从来不提过去打下的基础,未免心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12: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都沉浸在对原子城建设者们的敬佩之中,对讲机的呼叫声将我唤醒。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日思夜想的青海湖。














青海湖简介——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它长105公里,宽63公里,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9.76平方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西北有布哈河注入。近年湖水位有下降趋势。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现已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湖中盛产青海湖裸鲤。滨湖草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1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人花10元从路边帐篷处直开湖边的金沙湾,仰望蓝天白云朵朵,远眺牛羊骆驼散花点点,俯视身旁碧水粼粼,我时而疯狂时而呆呆,兴奋激动与平静淡泊交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12: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绕着湖边开了小半圈,一边是金灿灿的油菜花摇曳相向,另一边是绿油油的梯田举手相迎,人车其中,何来疲累之感也。











不久我们来到了有着美丽动人传说的倒淌河。
  
关于倒淌河的传说,人们众说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东,汉族民间千百年来的说法是:唐王李世民为了沟通藏汉两族的关系,促进文化交流,将年轻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达日月山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念家乡,思父母,悲恸不止,流泪西行,公主的泪汇成了这条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传的则是另一个神话:龙王派他的四个儿女造南北东西四河,最小的女儿造西海时,需108条河水,她找到了107条河,最后一条河怎么也找不到。聪明、狡黠的小龙女从日月山倒着牵来了一条河,这条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种说法是,这河是龙王一根倒须变的……


青海湖到西宁的路非常漂亮,其中有段还是高速公路,我开得飞快,没理会关卡管理人员的阻拦,直冲西宁。马上去找老虎介绍的张哥来调回化油器,他要喝喜酒,但为了我们张哥九点不到就赶回来,一直忙到凌晨两点才修完最后一辆,感激之情再此再次表示!


第四十一天 (8月13日)    晴

西海--青海湖--151--倒淌河镇--湟源--西宁 共200K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12: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晚上搞到差不多3点才睡,一大早就从西宁奔兰州,作为青海的省会城市,我居然没拍下一张比较有意义的照片,不禁对摩旅的真谛重新定位了。
   

       这也是两个相隔最近的省会城市了(260公里),一路都是黄沙土山,难得看见绿洲,黄土高原的景象给人沉重压抑的感觉。我又是开头狂飙,很快和同伴拉开了,主要是有辆铃木刀125一直和我较劲,我俩你追我赶的,到山顶我停下休息时,开车的小伙子也停车走了过来。



我俩都是烟枪,一拿出各自的烟马上变熟络了。他是看见我的广东车牌才特意追我,为了告诉我今天西宁举办全国摩托节,摩友大聚会,问我为什么不多停留一天去参加。我现在才知道啊!可惜此处离西宁已经将近100公里了,再到回去同伴明显也不会支持,只好把遗憾憋在心里。我向他打听了兰州的主要风景名胜,也了解到兰州到西安的三条路中312国道是最好走的,也算是小有收获吧。等了半个小时还没见同伴追来,我们只好往前到乐都镇分手。








进兰州市区前看见这个喷火的钢塔,估计也是个以石油化工著名的城市。






过了城区的黄河大桥,今天一直提不起速度的华仔的车似乎越来越慢,估计问题不小,看来修车是目前的大问题。我车速快,所以留下陪华仔,其他同伴先行赶去榆中或定西,争取明天到西安。我俩沿着黄河边一直找修理店,但也没放过周围的风景。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适宜人居。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9.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市树:国槐;市花:玫瑰。 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和黄河风情旅游线综合开发工程,把黄河市区段40公里两岸道路桥梁建设、河堤修砌加固、航运河道疏浚、旅游景点开发、城市建筑风格以及绿化美化亮化融为一体,将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汇集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12: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有黄河雄姿、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中山铁桥(黄河第一桥),并参观白塔山、省博物馆、五泉山、兰山公园等景点。















直到过了雁滩黄河大桥我们才找到了修车的地方,幸运的是大胡子师傅技术很高,三几下手脚就将华仔的车修好了,他这里还是各地摩友来兰州的必到之地,我们找来纯属意外。华仔高兴之下,仗着我酒量不错,请我们在大胡子的档口喝啤酒。大胡子看来也是同道中人,马上叫隔壁的清真烧烤店拿了两箱啤酒过来。烧烤的味道很美,啤酒也很好喝,大胡子更是很能吹,这场酒喝到22点才结束,我反正不记得喝了多少瓶,只知道华仔就喝了一瓶,等回来请华仔喝啤酒的时候再灌回来补数。




  

晚上接到我们领队老虎发来的信息得知他已经安全回到韶关,心里的牵挂总算是有着落了。



第四十二天 (8月14日)    晴

西宁--平安--乐都--兰州 共260K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1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就剩我俩,所以睡到自然醒,早餐后去了兰州饭店对面市区最大的科技园。华仔买了个全能数码伴侣,我则找地方解卡的锁,三张终于解开了一张,总算又可以使用新相机啦!








出兰州和出西宁一样花了一个多小时。到定西的路开始不是很好跑,但过了定西G312国道的路面就变得非常平坦了。我俩吃的午餐很简单,一个西瓜加四条鸡腿,但感觉很享受。








定西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一座座一层层数不清的梯田连绵不绝,比广西的龙胜梯田不知道广阔壮观多少。




地处黄土高原的定西,昔日曾是一派荒山秃岭,有“苦瘠甲天下”之称。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定西地区开始以修梯田为主体,配以淤地坝、造林等措施,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求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


经过30多年的治理,截止到2008年底,定西市已累计修建梯田500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建成151座淤地坝。据测算,定西市现有的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拦蓄泥沙4800多万吨,拦蓄径流5.4亿多立方米。其中,仅梯田建设一项,平均每年可拦蓄泥沙685万吨,拦蓄径流5465万立方米,减少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养分流失986万公斤。





如今的定西,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层层梯田如雕如塑,真可谓梯田王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14: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午休息吃干粮时看地图前面是会宁,突然想起来会宁是红军三军会师之地,更是**的圣地,岂能错过。果不其然,从312刚左转入城,我俩就仿佛进到一片红色的海洋,到处红旗飘飘(要是再有嘹亮的军号就更好了),沿街每个路灯灯柱上,都装饰有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军旗。血色军旗仿佛在诉说着会宁同中国**的密切联系。不愧是著名的红都。





这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刻,是中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会宁是长征期间三个方面军齐聚在一起实现大会师的唯一地区,会宁与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一道,成为中国**圣地。







看见我们是从广东开摩托过来的,守门的叫我们去拿两张纪念票,免费进去参观,又让我感动,对老区人民淳朴善良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进门最吸引我的就是纪念塔,高十一层,象征红军长征经过的十一省。









登上会师门上的城墙,“长征精神永放光芒”鲜明醒目。我们此番摩旅结束时,估计总行程不亚于两万五千里长征,虽然远远比不上长征的千难万险,但同样历经万水千山;虽然没有枪林弹雨,但同样的风霜雪露。支撑着红军的是振兴中华,救万民于水火实现**主义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我们的是为了梦想的实现而一往直前永不放弃的坚强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摩托坊(MOTOF.cn) ( 粤ICP备2020133911号-1 )

GMT+8, 2025-2-4 07:03 , Processed in 0.01361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