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摩托车GO 于 2014-4-15 08:35 编辑
转自新浪博客https://blog.sina.com.cn/u/3784351577
第八篇 如何和间谍接头(存目)
水门事件发生时伍德沃德租住的公寓楼,华盛顿P街1718号。原先卖相大概没有这么好,因为伍德沃德是《邮报》薪水最低的记者,租不起好地方。不过它位置不错,从这里走路去报社只需要10来分钟。离地铁站也近,走路五分钟。
第九篇 可笑的水门(存目)
在任何地方,如果有人跟我说,我这儿有辆摩托,你帮我推一公里地,我给你50美金,我毫不犹豫就会接受这份工作。
我就是这么干的。
告别了警察,我先恋恋不舍地溜完了最后一小段下山路,然后就开始推。
整个上午都躲着我的太阳现在适时地露出慈祥的笑脸,气温大约在二十一二度的样子,我上面穿着抓绒衣、羽绒服、塑料壳一样的车服,下面穿着抓绒裤、皮裤、雨裤,脚上两瓶啤酒,推着200公斤重的车子呱唧呱唧奋勇向前。不到五分钟我就气喘如牛,开始脱衣。
刚拐下高速路,从高速路下面的地方公路穿过去的时候,一辆皮卡越过我在前面路边停下来。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身高大约一米八五、穿着正装、带着墨镜的天使,走过来问需不需要帮忙。
我说明了情况,他立即打手机给他车上的部下让他回去取个油桶过来,然后开始帮我推车。
我们一边推,一边聊。他叫罗斯,一家公司的培训总监,就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工作,也骑摩托,有一部1200CC的铃木。
推到加油站附近一个陡坡前,我们停下来,他说我们等他的部下送一点油过来给我的车加上,然后我就可以自己开上坡去加油了。那个坡很陡,别说我一个人,我们俩把摩托推上去都困难。
我们等着的时候,他瞅瞅我的车,摇摇头,叹了口气:“你需要一部大一点的摩托。”
等了几分钟油就送来了,他自己给我把油桶里面的油都加进我的油箱,看我的车发动起来,祝我旅途平安,就上车开走了。
第十一篇 假如你足够幸运
从弗吉尼亚往南走,头一个州就是北卡罗来纳州。这个州的汽车车牌上都有一句话:“最早飞行”——代表本州最大的荣耀。这里是人类飞行历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地方:莱特兄弟试飞成功就是在这个州。 和北卡有关,我可以硬扯上关系的地方是,有一个生日比我大几天的人,打的一手好球,是这个州出身,并且从这个州大学篮球队走向世界的,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不过这次我到北卡来,只有一个目的:重访五六年前朋友带着去拜访过的一对夫妇,罗蕊和米奇(是个老爷们儿,呵呵)。几年前那次拜访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但是来去匆匆,没来得及好好聊。 他们给留下的最初印象是: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劳动大众,却过着亿万富豪的生活。 我纳闷呀,这次决心把谜底揭开。 去以前,通过朋友表示想再去探访,马上得到答复: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到了他们家,果然受到热情的欢迎:拥抱,丰盛的晚餐,滔滔不绝的谈话。我们都没有感觉到时间和感情上的距离。我的房间准备得好好的:床具、毛巾,桌上摆好了水果、巧克力,鲜花。 我请他们不必操心我的旅行节目:我就是来见他们的,我没有景点想看,没有节目想玩儿,正在这里举行的在美国挺出名的乡村音乐节,我没兴趣。 我就和他们一起吃饭,遛狗,喝咖啡,聊天。他们不在的时候,我自己喝茶,遛狗,到处逛,拍照。
我雨点般的问题一逮着机会就下,至少下了两天。罗蕊很健谈,米奇不算健谈,但如果有对手,也挺愿意聊聊,有问必答,答必详尽。 情况简报如下: 米奇是个乡下孩子,老家在北方的缅因,高中毕业后加入空军,到弗罗里达的空军基地服役,做地勤,一辈子没上过大学,在空军学会机械、电子方面的技术。在空军服役二十多年后退役,现在在附近小镇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上班,管理一栋公寓楼:哪家的空调、水管什么的坏了,他管修。
罗蕊的孙子在看奶奶取蜂蜜 罗蕊是个城市姑娘,出生、长大在巴西第三大城市累西腓:她父亲普渡大学毕业后,被美国**派到巴西做援建的市政工程师。她回国念的中学,也没上大学。似乎她一辈子都干的是临时性的工作:小学代课教师(只需要短期培训,不需要文凭)、养蜂用品的售货员等等。她现在的工作在她家附近这个小城的一家美容院当按摩师(也是参加短期培训得了个执照),一周去三天。她也自己养了几箱蜜蜂,每年有几十公斤蜂蜜出售,赚点零花钱。 他们是在弗罗里达认识、结婚的,他们俩都是二婚,有一子一女两个孩子,都是罗蕊第一次婚姻生的。孩子都大了,出去自己过。女儿已经结婚生了个儿子,他们已经当爷爷奶奶了。罗蕊今年55岁,她自己说的。米奇看样子得有60了。
罗蕊在遛狗
他们原先在弗罗里达有栋小房子,卖了以后差不多正好可以买下现在这处房产,房子加上将近200亩的山林、土地。 子女读的是州立大学,学费也没太让他们犯难。孩子大学毕业后,没管他们要过一分钱。 我想,他们是搭上了二战后美国全盛时期的末班车,机会多,不需要文凭也能找到报酬相对优渥的工作。 他们非常喜欢现在的环境。米奇说,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花很多钱买城里很贵的房子。我说我也不理解。 从他们家开车去他上班的镇子,半个小时都用不了。他们家孩子小的时候,走五分钟路就可以从家里走到校车接送的地方。 他们从不锁门。 他们不看电视,都爱看书。他们对中国问题也有兴趣:文革,改革开放,中国和印度的竞争…… 他们家现在是十三太保:两个人,两条狗,九只猫。地下室里堆着大批狗粮、猫粮。 他们过得很环抱,不用空调,垃圾很少,仅有的垃圾里,有机的部分挑出来,扔到他们自制的沤肥池里,准备用来养花、种菜。米奇小便常常就在房前屋后的树林里,这样既节省冲厕的水,又能肥地,没两天我也跟着起而效尤。 罗蕊每天早上都遛狗,我不等邀请就主动加入。我们在他们家山上的树林里纵横交错的小径中随便挑一条,一转就是个把小时。 这里的地形、树、灌木和我小时候家附近的岳麓山非常相似,主要的树种和花都是一样的:杨树,枫树,橡树,映山红。罗蕊一边走一边介绍小径边的一草一木,告诉我哪种花蜜蜂最喜欢,她打算在哪里建一个小公园。偶尔也谈谈他们的邻居: “这个邻居几年前死了,他是酿私酒的,很像你们中国的酒,冲极了!他坐过牢,住这儿的时候每天出门腰里都别把枪!人挺好。” “那一家住着个70岁的老头儿,收藏古董车,有辆很拽的哈雷,有个年轻漂亮的女朋友。” “这一家是加拿大人,他们用很少的钱租了处常年没人住的房产,然后在草地上养牛,现在牛肉贵,他们挣好多钱。” 他们俩都不在的时候,我自己出去转。他们家两条狗,一条叫大河,我上次来就见过,这次马上跟我混熟了。另一条叫雏菊,是领养的被人家遗弃的狗,大概有不幸的童年,所以没有安全感,第一眼见到我的时候就大吼一声,作势要扑过来。但是,我住了两天,她很快发现我是好人,于是安之若素。它们俩只要看到我要出门溜达,立刻跑到前面开路。 狗们不知道怎么回事,散个把小时的步,要尿五六次,每次就那么几滴。它们前列腺不好,还是在做记号?看他它们尿得那么热心,有时候搞得我都想跟着嘘嘘。 早起,两口子坐在车棚里,喝咖啡,抽烟,闲闲地说几句家常,大部分时间,谁也不说话,山谷间群鸟鸣啭,屋子边的溪水低吟浅唱,风轻轻拂过树叶。这是我见过的世间最恬静、美妙的生活场景。它唤起我儿时的记忆,应该是文革期间,夏天的晚上,屋里溽热难当,父母、我、还有我兄弟四人每人一把竹躺椅、竹椅子在家门前的路上一字排开,躺着、坐着,每人手里一把蒲扇摇着,乘凉,喝茶,听我爸讲故事。住在我们那栋楼的人,几乎家家如此。 这是他儿子从上海带回来的纪念品。 他们家儿子在这儿长大,念小学的时候,父亲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我要住在大城市的一间公寓房,每天吃外卖的中餐! 他是个执着的孩子,最终实现了他的理想。现在他已经大学毕业几年了,一直在亚洲教英语,在上海呆过,现在在台中。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在我眼里亿万富豪的生活,有些人弃之若敝屣。
山里温度变化又大又快,头天还穿短裤背心儿呢,第二天早上就得点火取暖。
厨房。
他们家屋里我最喜欢的地方是这间阳光房,我午饭后就在这儿看书、打盹儿。
他们的世外桃源里处处是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