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摩托坊论坛会员,结交天南地北好机友,和广大车友分享你的精彩图文游记,和众多摩坛大神交流玩车心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账号
×
本帖最后由 ☆亮亮☆ 于 2013-12-3 10:56 编辑
SUZUKI 艇王 05顶配原漆天浪650 回来少少补漆 最高配置 电动风镜 电动后视镜 ABS 带防盗
三把钥匙 说明书 工具包齐全
下面为大家找来一些网上的参数介绍和“下面将着重介绍天浪650最讨人着迷的功能,手自一体挡位控制”
艇王SUZUKI SKY WAVE650
大排量踏板之争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但其竞争之激烈、产品更新换代之快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继铃木的SKY WAVE400之后,雅马哈推出了500cc的TMAX,紧接着是本田“银翼”的600cc,不仅排气量愈演愈大,整车各方面的性能也是不断地提升。2002年6月,铃木挟SKY WAVE650卷土重来。铃木的目的不是要在重型踏板市场上分一杯羹那么简单,他们是要以SKY WAVE650的优良性能掀起一场革命。
踏板车?休旅车?
驾驶SKY WAVE650,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秀”、“逸”。
顺滑的发动机感觉、安静的排气声,丝毫没有车身庞大感觉的过弯、等等都表现出一种十足的洗练。驾驶SKY WAVE650,我都不敢相信这是工业产品,它仿佛具有灵性一样,丝毫感觉不到压迫感,行驶时又是那么的朴实。
其实这种感觉在去年秋天就曾体验过,那是本田“金翼”GL1800。众所周知,GL1800的车身是巨大的,然而行驶却是异常的轻松、快捷,过弯时的侧倒丝毫不需要用力,出弯也非常的轻快。这些都是和SKY WAVE650共同的特点。
之前的踏板车一直以来扮演的都是“都市穿梭小轿车”的角色,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本田“银翼”和雅马哈T MAX也都没有摆脱,充其量也就是个可以长途旅行的“都市穿梭小轿车”,然而,SKY WAVE650不一样,它已经跳出了传统踏板车的框框,驾驶SKY WAVE650可以明确地感到“休旅车”的风采。而且,SKY WAVE650不仅在城市街道上驾驶自如,运动性能都非常出色。
那种快乐从坐上SKY WAVE650就开始了。
SKY WAVE650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传动系统,采用了一种橡胶与金属混合型皮带的SECVT系统,与铃木的另一款踏板车Burgman650一样(本刊今年第12期曾对该系统详细介绍)。和Burgman650一样,SKY WAVE650除了自动变速装置之外,也能切换到五档手动变速。目前,带手动变速的踏板车在世界上都十分稀有,抱着好奇的心理,我像驾驶跨骑车一样测试了SKY WAVE650的手动变速系统。
和普通跨骑车的齿轮变速系统不同,SKY WAVE650不管是开节阀流还是关节流阀,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轻松自如地换挡变速。
从来未有过的测试
测试过多年的踏板车,这次还是第一次关心驾驶时发动机的转速。用手动档驾驶,发动机转速过4500rpm之后扭矩达到顶峰。根据技术人员的介绍,SKY WAVE650的发动机就好象是在半个GSX1300R隼的水冷DOHC4缸发动机的基础上加长行程而来,不过,双缸的曲轴没有中心轴承,结构和铃木赛车AR600发动机很相似。
水温表指针基本上稳定在表的中间部分,油温也采用了水冷式的机油冷却系统,大大提高了耐用性。作为踏板车的薄弱环节的变速器也由于采用了汽车级的SECVT,使续航里程至少延伸到10万公里以上。它的维修保养间隔期之长也是过去踏板车所不可比拟的,这同样是SKY WAVE650的魅力所在。
变速器的加速效果异常的出色,车速也惊人的。一人乘坐在平路上加速,速度可达180km/h,如果是走一段较长的下坡路,速度还可以达到1900km/h。虽说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高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但对于追求速度的人来说,这款踏板车就能满足你飙车的需求了。
另外,SKY WAVE650的前轮安装了新开发的带双碟刹制动系统的辐条轮,这有效地支持了SKY WAVE650的高速性能。如果没有这样制动效率极为出色的双前碟刹,再加上减震效果好、离心力膨胀率小的辐条轮,SKY WAVE650的行驶性能绝对不会有如此的出色。
车体的强度和韧度也很出色。整车的制造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一些细节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最突出的是挡风镜的高度不足,这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高速公路上高速巡航时,就明显感到挡风镜高度不足所带来的强烈的风压了。
SKY WAVE650的座垫下的置物箱空间很大,完全满足长途出行置物的需求。
在整长途测试过程中,回想起来,最让我感到快感的一段是在山间公路上过弯的时候。不管是手动换档模式还是自动模式,都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已经深得超级踏板车的精髓了。SKY WAVE650不仅动力强,操纵也十分轻松。不仅驾驶上可以像跨骑车那样换档,而且驾驶感觉也向跨骑车方向有所倾斜。可以说,SKY WAVE650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到来,踏板车从此也可以归入跑车一类了。
)
![](https://attachments.motorfans.com.cn/day_060617/2005722163828492_J3iWmkRDg923.jpg)
下面将着重介绍天浪650最讨人着迷的功能,手自一体挡位控制,,,此篇试车报告着重介绍的是主观试骑感受,对于那些专业的数据资料将不再祥述,因那些到处都可以找到,,,,
顾名思义,手,为手动挡位控制,,,自,自动挡位操作,其实个人感觉应该叫自首一体 更合适些,因为当你打开电门时,天浪650的行车电脑将以自动挡为默认模式,其次才是手动模式[需要通过位于左手把右下方的D/M按键来切换],至于为什么如此设计,大家少加思考便会知晓,,这样可以省却机车起步加速时的频繁换挡操作,毕竟起初踏板车的设计用途是城市休闲代步,作为自动挡,繁华的闹市行驶将省却许多烦琐的操作,,,所以许多天浪车主在使用过程中,市区多数为自动挡,,,,
当我跨上她的时候,打开电门,前面超级液晶显示屏便开始电脑行车自检,主面板中间显示的是288的速度数据,正下方为D的英文字母,此时为自动挡,安静的待速声着实叫人心情愉悦,待速显示为1000转/分左右,随着油门的慢慢递增,那迷人的发动机哨音也逐渐明显,水平卧式双缸带来的哨音是很多天浪车主沾沾自喜的理由之一,就连我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是陶醉在其中,,,自动挡模式下,加速感显然比那些小绵羊优越多了,但对于我这骑惯了宝马等大排量的车主来说,却显得温柔有余 ,,,不过对于后坐的乘客,可不要轻易的觉得她不够迅猛,不然会把你甩下去的,野狼不发威你以为我是绵羊啊!!!! 骑惯了架式机车的朋友可要小心了,因为天浪的油门间隙设计的很短,只须一点油门她便如脱缰的野马奔腾开去,,,,特别是在POWER模式[运动,加速模式或者超车模式],就如某日本网站公布的三大品牌绵羊竟速赛一样,天浪以0-100KM/H6。2秒的娇人成绩胜出,就是在运动模式下做出的,,,,所以,朋友们,可不要小看她的提速,,,
对于650这个排量在众多品牌的机车里应该算是黄金排量了,不大不小,但在路上,她却毫不让步,无论是超车的瞬间加速,还是机车间的相互比拼,总有种见佛杀佛,见鬼杀鬼的气势,,,[夸张了些啊,呵呵 ]自动挡模式下三千多转便直攀8,9十码,这在踏板中确实少见,,,,总体来说,天浪的自动档模式加速比较线性,容易控制,,,,
当你骑着心爱的天浪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又是在自动挡上,需要瞬间超车,请问你会怎样更快速的超过去呢?告诉你,POWER模式就是这个时候发威的,假若你现在的时速为80码,当你迅速按下左手把上的灰色POWER按键的瞬间,发动机马上就会骚动起来,再看看转速表显示,你会发现转速升高了一千转左右,而且自动挡下的安静也不复存在,转即听见的是有如两冲跑车般的咆哮声,只需你轻微转动油门,车子有如燕子般窜飞而去,超车变的那么轻松,80-130码只是瞬间的事,这叫我煞是惊讶,,,,这种只有在汽车上才会见到的功能,在天浪身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至,绝对是天浪的一大玩点,,,,这种功能作为繁杂的市区道路超车,简直就是一大妙笔!!! 这一功能有别与手动挡4挡,经常骑大排车的都知道,想高速瞬间超车,需降挡操作,会更好的加速,,,但4挡加速优越段是有区间的,天浪650,,4挡的加速优越区间为70-130之间,,,而低速的时候就会出现拖拉感,,,POWER模式却不是这样,她的加速优越感是没有区间的,无论是起步还是高速都会干净利索的完成,,,,不过这种功能只适用于自动挡模式
车型 | | | | | 排量 | 638.00 ccm (38.93 立方英寸) | 638.00 ccm (38.93 立方英寸) | 638.00 ccm (38.93 立方英寸) | 638.00 ccm (38.93 立方英寸) | 引擎形式 | 双缸 | 双缸 | 双缸 | 双缸 | 冲程 | 4 | 4 | 4 | 4 | 缸径 x 冲程 | 75.5 x 71.3 mm (3.0 x 2.8 英寸) | 75.5 x 71.3 mm (3.0 x 2.8 英寸) | 75.5 x 71.3 mm (3.0 x 2.8 英寸) | 75.5 x 71.3 mm (3.0 x 2.8 英寸) | 燃料系统 | 电喷 | 电喷 | 电喷 | 电喷 | 启动方式 | --- | 电动 | 电动 | --- | 冷却系统 | 液体 | 液体 | 液体 | 液体 | 变速箱 | 自动 | 自动 | 自动 | 自动 | 干重 | 235.0 kg (518.1 镑) | 235.0 kg (518.1 镑) | 235.0 kg (518.1 镑) | 238.0 kg (524.7 镑) | 总高度 | 1,435 mm (56.5 英寸) | 1,435 mm (56.5 英寸) | 1,435 mm (56.5 英寸) | 1,435 mm (56.5 英寸) | 总长度 | 2,260 mm (89.0 英寸) | 2,260 mm (89.0 英寸) | 2,260 mm (89.0 英寸) | 2,260 mm (89.0 英寸) | 总宽度 | 810 mm (31.9 英寸) | --- | 810 mm (31.9 英寸) | 810 mm (31.9 英寸) | 压缩比 | 11.2:1 | 11.2:1 | 11.2:1 | 11.2:1 | 气门结构 | DOHC | DOHC | DOHC | DOHC | 传动系统 | --- | 皮带 | --- | Shaft drive (cardan) | 前轮胎 | 120/70-R15 | 120/70-R15 | 120/70-R15 | 120/70-R15 | 后轮胎 | 160/60-R14 | 160/60-R14 | 160/60-R14 | 160/60-R14 | 前刹车系统 | 双 碟 | 双 碟 | 双 碟 | 双 碟 | 后刹车系统 | 单碟 | 单碟 | 单碟 | 单碟 | 油箱容量 | 15.00 升 (3.96 加仑) | 15.00 升 (3.96 加仑) | 15.00 升 (3.96 加仑) | 15.00 升 (3.96 加仑) | 坐高 | 750 mm (29.5 英寸)可调的最低设置 | 750 mm (29.5 英寸)可调的最低设置 | 750 mm (29.5 英寸)可调的最低设置 | 750 mm (29.5 英寸)可调的最低设置 | 轴距 | 1,595 mm (62.8 英寸) | 1,595 mm (62.8 英寸) | 1,595 mm (62.8 英寸) | 1,595 mm (62.8 英寸) | 前悬挂系统 | 筒避震, oil damped | 筒避震, oil damped | 筒避震, oil damped | 筒避震, oil damped | 后悬挂系统 | 双缸 shock, 预调整 | 双缸 shock, 预调整 | 双缸 shock, 预调整 | 双缸 shock, 预调整 | 点火系统 | 数字/Transistorized | --- | 数字/Transistorized | --- | 润滑系统 | 湿油底壳 | 湿油底壳 | 湿油底壳 | --- | 颜色选择 | Gold, 黑 | 灰, White | 灰, White | 银, 黑 | 离地间隙 | 130 mm (5.1 英寸) | 130 mm (5.1 英寸) | 130 mm (5.1 英寸) |
|
|